2008年,GIRARD-PERREGAUX(芝柏)發表了恒定動力擒縱機構的原型。那極之輕巧的擒縱系統不但造型優美(看上去就像一只蝴蝶),而且極具實際應用潛力,為鐘表界追求的機械表終極精確度及穩定性,提供出一個全新的技術方案。
說起恒定動力擒縱機構的靈感來源,據說是當時作為ROLEX(勞力士)制表師的Nicolas Dehon坐在火車站把玩著手中的車票。他發現拇指及食指垂直拿著車票,稍加壓力令車票彎曲成左括號“(”那樣,然后向彎起一面施壓,到了某個限度整張車票就會劈啪一聲向另—方向彎曲,變成相反的右括號“)”狀。這種現象名為挫曲(buckling),Nicholas Dehon從中獲取靈感,將之運用到挫曲游絲概念中。他做出了一個恒定動力擒縱機構的原型,但他沒有打算將其商業化,因為恒定動力擒縱機構的關鍵部件是一條只有14微米粗細的彈性硅晶體游絲(相當于一條人類頭發的六分之一粗細),它能儲存某個限度之內的能量,當接近一個穩定不變的門坎限度時,游絲便出現不穩定狀態,并以波浪振動形式實時將能量送出,周而復始向擺輪提供穩定平均的動力。但在當時硅不像現在那么盛行,Nicolas Dehon將這個項目從ROLEX(勞力士)帶到了GIRARD-PERREGAUX(芝柏),經過5年的開發,終于將恒定動力擒縱機構裝配到GIRARD-PERREGAUX(芝柏)旗下表款中。
恒定動力擒縱機構的兩個擒縱輪輪齒與瑞士杠桿式擒縱機構的擒縱輪齒大相徑庭,3赫茲頻率的擒縱輪只有三齒。恒定動力擒縱機構對稱的結構將動力集中平衡于擺輪的中心,令擺輪可以完全順暢地轉動。游絲兩端固定于框架上,而游絲及框架是由一塊硅晶體一體成形,這結構可以使動力接觸點準確接合,令游絲彎向另一邊。GIRARD-PERREGAUX(芝柏)與瑞士納沙蔡爾的Swiss Electro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Centre合作,雙方的制表師及物理學家經過復雜的計算程序,確定游絲的特性及影響彎曲點的因素,最后決定以一體成形技術制作,令游絲仿如浮在空氣中振動,除了推動及收縮的一刻,基本上沒有摩擦發生,令游絲直接將動力回送至擺輪。以往的恒定動力技術大多數只能在一段時間內捷供總動力平均數值,但GIRARD-PERREGAUX(芝柏)的恒定動力擒縱機構名副其實,真正做到實時連續不斷的提供穩定動力。
手表即是精密的計時工具,也昂貴的奢飾品。很多人都認為只要手表越貴質量自然越好,所以忽略了對手表的保養工作。時間久了出現的問題自然不是小事,昂貴的手表一旦損壞必定是后悔莫及。所以我們平時一定要多注意手表的保養,如果出現問題一定要及時送到專業的手表維修點去修理。只有定期保養,才能增加我們的手表使用壽命。


















" src="http://m.bke.net.cn/static/images/xgzsdb/1.jpg"?>">
" src="http://m.bke.net.cn/static/images/xgzsdb/2.jpg"?>">
" src="http://m.bke.net.cn/static/images/xgzsdb/3.jpg"?>">
" src="http://m.bke.net.cn/static/images/xgzsdb/4.jpg"?>">



